人生如登 向上向善| 海拔5526、5396、5254昆明润城学子登顶国内外多座雪山

人类在冰瀑与岩壁间追寻的不是征服,而是直面真实自我的勇气。
正如尼采所言“在和平时期,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以登山为例,你前面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下一步做准备。而当前面的那一步,带你到达新的位置时,前面那一步仿佛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如出现高反时,虽然每走一步都很难受,但真正难受的是即将要走的那一步,而不是已经走完的那一步。
当攀登时遇到困难,你在咬牙坚持时,山在你心中就仿佛出题人一样,设置层层障碍对你进行各种考验。而当你从心灵上与山融为一体,享受着它对你的考验和接纳,山就如同慈父严师般,这个时候所有困难也就可以以一种更平静地方式度过。
这就是“心”的力量。


哈巴雪山
高2027届5班 侯赫一



01





哈巴雪山:最高峰海拔5396米,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哈巴村,隔虎跳峡与玉龙雪山相望,是“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侯赫一登顶感悟:
这个暑假,我做了一件特别酷的事——我和学校同年级的杨景龙、杨俊阳同学一起带着润城学校的校旗,去爬了哈巴雪山。
为了这次攀登,我们没少吃苦头,提前就开始每天跑步、爬楼梯、做训练,就想着到时候可别掉链子。真到7月13号出发那天,坐在高铁上,想象着那座大山,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发怵,感觉前面的挑战可真不小。
7月14日,到了哈巴村,虽然还在盛夏,但这儿已经开始冷了起来,我们聚在一起参加登山前的培训,丝毫不敢懈怠,认认真真地听着。
随后回到了自己房间开始准备,夜里突然下起大雨,这让思绪万千的我更添加了一抹惆怅……杨俊阳同学不停地安慰着我和杨景龙,说着说着,不知何时也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7月15号下午,到了大本营,本来凌晨两点就要起床冲顶,大家都抓紧时间休息。结果迷迷糊糊间突然听到同屋的人“哇”一声吐了,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特别吓人。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特别害怕,心想:“完了,高反这么厉害吗?我明天会不会也这样?还能爬上去吗?”吓得后半夜都没怎么睡好,内心乱的像一锅粥。
7月16号凌晨三点,出发了,途中一阵阵寒风如同一次次警告朝我扑来,我内心也屡屡想要放弃,但一想到身后背的校旗,我就想着绝对不能放弃,于是默默的给自己加油打气。
到了绝望坡,看着山顶是那样的近,但又那样的远,但它就在眼前!虽然脑海里仍在“坚持—放弃—犹豫—激励”不同的念头中拉扯,但接下来的4个半小时,我硬是咬牙坚持着。后面的那段路程,戴上冰爪后的每一步都更加艰难,脚下只有钻心的疼痛。杨景龙和杨俊阳不知何时已被我甩在身后,当我得知他们出现身体不适,已经下山后,我更加不能放弃,告诉自己一定要再坚持一下。
7月16日7点29分,我站在了哈巴雪山山顶,那一刻,感觉一切都值了!
所有的山峦都在我的脚下,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一览众山小”。我拿出校旗把它展开。看着旗子在山顶的狂风里飘,鲜艳的红旗给雪山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心里那股激动和自豪劲儿没法形容!
这一刻,我真正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真谛。
雪山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攀登高峰,更是如何在人生路上面对逆境时保持勇气。
这面飘扬在云端的校旗,将永远在我心中招展,提醒我:心有所向,行必能至!这次攀登,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韩国最高峰汉拿山
日本最高峰富士山
初2026届13班 朱昱和




汉拿山:韩国最高峰,与智异山、雪岳山并称韩国三大名山位于韩国济州岛中部,海拔1950米。
富士山:日本最高峰,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南部,东距东京约80千米, 海拔3776米,横跨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 体积约为500立方千米。
朱昱和登顶感悟:
7月25日,午后,古朴寺庙门前,麦香在空气中弥漫。荞麦面碗里的热气拂过脸庞,洗去一身疲惫,清澈面汤映出云雾中的富士山,也映出我在两座高峰的难忘记忆。
三天前,我第一次独自一人走出国门,前往韩国、日本,挑战两国最高峰汉拿山、富士山。
汉拿山虽为一国之巅,却远不如大雪山高耸难攀,1950米的绝对海拔远低于家门口的西山“睡美人”。站在汉拿山脚,我满以为征服它易如反掌,却忘了“上山容易下山难”。
登山一开始很顺利,连片树荫相伴,鸟鸣不绝。正午登顶,云雾散开,蔚蓝太平洋如画卷铺展,更让我笃定能轻松征服。可下山时,背阴的路因残留雨水和青苔,本就陡峭的山道愈发难行。稍走快,就可能摔坐坚硬火山石,石缝杂乱,每走两步就崴脚,我只能缓慢挪步。看着队友远去,我心急又不甘,最终鼓足勇气迈出大步,步频加快,陡坡似变平缓,信心回归,不知不觉到了山脚。
有了汉拿山的经历,我以为对富士山有了准备,却还是低估了它。
富士山是一座休眠多年的活火山,海拔3776米。7月24日清晨从一合目出发,日暮在半山八合目小憩,25日凌晨一点半出发前往山顶十合目。天上、山间,两条“光的河流”遥相辉映,一条是130亿年如一日的璀璨银河,一条是自觉列队追赶日出的人们临时汇聚的头灯灯河。
来不及醉心山夜的浪漫,我突然感到呼吸急促,走两步就大喘,阵阵恶心翻涌,传说中的高山反应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向我袭来。冲顶两小时,煎熬似数年。我咬紧牙关,步履蹒跚却不失坚定。凌晨4点12分,终于登顶。金光冲破云层喷薄而出,一扫途中的痛苦煎熬,满满的成就感充盈心间。山风吹过,我即巅峰。
在山脚回望,登山困难多因我轻视。心理落差曾让我觉困难难逾,但登顶成功让我明白,勇敢迈步,困难就无法击败我。
面对困难,轻视不得,恐惧亦不必,视困难为平常,则困难自消。带着这感悟,我将信步走进一年后的中考考场,在学业上攀登另一座高峰。

岗什卡三峰
高2027届3班 苏照博



01

岗什卡雪峰: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也是门源境内群山之首,位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海拔5254.5米,面积约450平方千米。
苏照博登顶感悟:
这个暑假,我向着岗什卡三峰发起挑战。起初,雪山的壮阔让我激动不已,可攀登途中,脚下冰面突然碎裂,我不慎坠入冰裂缝。瞬间的失重与刺骨寒意袭来,我脑中一片空白,幸好向导反应迅速,立刻用绳索固定位置,沉稳指导我配合攀爬,最终将我拉回安全地带。
惊魂未定的我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向导的专业护航下,调整呼吸、稳住步伐,一步步向着山顶迈进。当我终于站上峰顶,俯瞰云海翻涌、雪山连绵时,所有的疲惫与恐惧都化为震撼。
这次攀登让我明白,真正的勇敢从不是毫无畏惧,而是直面困难后依然选择前行;也让我懂得,专业的引导与冷静的心态,是突破困境的关键。
这段经历会永远提醒我,唯有坚持与敬畏,才能遇见更辽阔的风景。

乌库楚雪山
初2026届2班 秦珑洲


01




乌库楚雪山:属于横断山脉。海拔5526米的锥形山体犹如直刺苍穹的冰矛,西北壁巨型冰川与复杂地形构成天然训练场。
秦珑洲登顶感悟:
假期,我攀登了乌库楚雪山,在向导的带领和帮助下成功登顶,眼前的雪坡是我登山途中的坎,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登顶。但我总是鼓励自己,再多走一步,你就离顶峰更近。
当我猛地抬头,发现云层竟然在我们脚下了!刚才还厚重得像棉被的云层,此刻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云海,阳光从云海的缝隙里射出来,那雪坡被我踩在了脚下。而在云海的尽头,乌库楚的顶峰像一座银色的城堡,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乌库楚的雪还在阳光下闪耀,而我知道,我的登山之路还没有结束。下次,我会带着更坚定的信念,去挑战更高的山峰。
因为我相信,每一次登山,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步坚持,都不会白费。

原北京大学登山队队长,北大山鹰社核心成员
张仁杰寄语润城学子

张仁杰,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登山队队长,北大山鹰社核心成员,骆驼签约运动员,登顶玉珠峰、克孜色勒峰等山峰。


欣闻同学们在这个假期登顶汉拿山、富士山和哈巴雪山等名山,向你们表示祝贺!

今年7月,我有幸参观了润城学校,深刻感受到学校的文化积淀和民主开放的办学理念。学校书院的匾额“螺洲书院”,为“末代帝师”陈宝琛先生题写,陈宝琛是我就职的福建师范大学前身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创办者。100多年前,陈宝琛先生创办新式学堂,开风气之先。
今天的润城学校,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充分体现了学校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与特色,结合登山与人生,我有几点感悟,与同学们分享。
一、坚持就是胜利
朱昱和写到,汉拿山下山时的湿滑石阶让你心急又不甘,富士山顶的高反更是让你几乎寸步难行。赫一也讲到,大本营夜里的惊惧与绝望坡上的反复挣扎。登山不是易事,不仅有来自高海拔和复杂地形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和意志的锤炼。你们用脚步证明了:哪怕路途艰险,哪怕内心摇摆,只要能够咬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把“不可能”变成“我可以”。山顶的风光固然壮丽,但真正的胜利不只是站在顶峰的那一刻,而是在无数次想要放弃时,仍然选择了继续迈步。
坚持,并不意味着盲目的硬撑,而是找到内心深处支撑你的理由。或许是身后那面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校旗,或许是对自己暗暗许下的承诺。正是这份理由,让你们有勇气跨过一个又一个险阻,在坚持中收获力量。
二、享受过程,收获成长
山顶的风景固然震撼,但那一刻的辉煌往往转瞬即逝。真正能记在脑海的,往往是漫长攀登中的点滴记忆——湿滑的石阶,一眼望不到头的绝望坡,风雪中始终陪伴在侧的队友…登顶只是瞬间的荣耀,途中每一次呼吸、每一滴汗水、每一声笑语与彼此的鼓励,才是值得回味的财富。人生亦如登山,是一场更为漫长的攀登:学业的压力、未来的抉择、人际的磨合,都会像雪山般陡峭。学会享受过程,才能在不断前行中收获真正的坚韧与喜悦。
三、敬畏自然、团结协作
登山者要有勇气,但更要怀有敬畏。山峰不会因为我们的热血而低下身段,它只会接纳那些懂得准备、懂得合作、懂得尊重的人。登山不仅是个人的挑战,更是一场团队的考验。单凭一腔孤勇或许能支撑一时,但唯有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与同伴彼此扶持、团结协作,才能真正走得更远。
我的导师北京大学文东茅教授一直教导我们,“人生如登、向上向善。”他认为,像攀登一样的人生是幸福的,因为脚步可能会慢,但可以一直保持向上,不断地靠近顶峰。同时,攀登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团队合作和对自然的敬畏又体现了人类对善的追求。登山虽然是一时的,但是勇于攀登、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却是永恒。
同学们,你们的脚步已经深深印在雪山之上。未来,还有更高的峰峦等待你们去探索。愿你们在敬畏中保持谦逊,在协作中积蓄力量,带着勇气与智慧,走向更辽阔的人生高地。
张仁杰

这个暑期期间,昆明润城学校的学子们开启了各自的非凡之旅。登山实践,近300人次的身影,穿梭于世界各地。他们去往意大利多洛米蒂刀锋山、日本富士山、挪威布道石等国际知名山峰;到访泰山、黄山、华山、武夷山等国内顶级名山,既有哈巴雪山、岗什卡三峰这类考验毅力的高海拔雪山,也有敦煌鸣沙山、青海黑独山等地貌独特的奇山;更有腾冲市龙陵县松山、老山主峰这样镌刻历史印记的红色山峦,以及昆明西山、长虫山、梁王山、谷堆山等贴近生活的本地山景。
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在攀登中触摸自然奇观、挑战自我极限,用青春足迹对话山川与历史,每一次登顶里收获成长,拥抱独属于夏日的壮阔与深刻。
END
图文|登山者提供 龙丹
编辑|龙丹
初审|董小明
复审|学生处
终审|强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