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城教师 】| 许均毅:在润城学校,完成一场从“工程师”到“灵魂工程师”的温暖抵达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
我带着山海的阅历而来,
润城以沃土的胸怀相接,
我们共同在此点亮漫天星光。
他的履历,像一部写满“破界”与“探索”的书籍:四年级起徜徉于奥数天地,曾获“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二等奖、物理、化学竞赛省一等奖;他走入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又远赴瑞典深造;他曾是船舶研究机构和自动化设备设计机构的工程师,与精密的设备图纸为伴,手握多项专利,昆明学府路那座精巧的智慧停车场便出自他的设计。他是许均毅,一位不断跨越人生山海的“探索者”。而如今,他的身份定格在昆明润城学校的高中数学教师及数学奥赛教练——这是一场从“解决工程难题”到“求解成长方程”的温暖转向,也是一次价值与理想的深刻回归。













许均毅老师的各项荣誉证书


许均毅老师赴瑞典留学照片




许均毅老师的专利设计

当被问及为何在人生的众多可能性中,独独锚定润城这片园地时,许均毅的答案里带着一种“回家”般的亲切感。“我的初中和高中都在‘师大系’的校园里度过,可以说,我的成长底色里就带着‘师大’的基因。”


许均毅老师在师大附中就读的照片
因此,当他与前身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的昆明润城学校相遇时,感受到的是强烈的共鸣与内心的认同。“这里不急于求成,而是着眼于师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强调以爱育人,用智慧启蒙,这种教育观是宽厚且有温度的,让我感到亲切和踏实。”

来到这里后,许均毅很快便用他特有的方式,融入了润城的血脉之中。作为数学教师,他将工程师生涯中锤炼出的系统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像工程师剖析项目一样,拆解知识难点,探寻数学的底层逻辑。


许均毅老师的
———————
数学课堂


作为数学奥赛教练,他自身的奥数经历与深厚的学术功底更是找到了绝佳的用武之地。他不仅传授解题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维韧性与创新勇气,将当年那位奥数少年的探索热情,传递给了新一代的学子。


许均毅老师的数学奥赛课
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大学时代曾参加清华大学登山社团,攀登上海拔7000米的高峰,马拉松和柔道更是他长期坚持的爱好。










许均毅老师参加各项体育运动
这份对运动的热爱,与润城浓厚的体育氛围不谋而合。最让他和学生都津津乐道的,是去年与学生一同参加啦啦操比赛的场景。“当学生们看到平时在讲台上严谨推导数学公式的我,放开手脚、充满活力地和他们一起跳跃、舞动时,全场都沸腾了。”许均毅笑着回忆,那一刻,师生之间那道无形的“墙”仿佛瞬间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伙伴情谊。“虽然有点紧张,但那种全情投入、彼此鼓励的氛围,最终让我们收获了荣誉。这不仅仅是奖项,更是一次深刻的师生共融体验。”



在润城,他找到了理想的教育生态——“有动力,更有归属感”。他赞叹于学校优美的环境和齐全的设施,但更看重的是那份宝贵的“自主感”。“润城的教师团队专业且富有激情,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这里不仅传授知识,更在每一处细节中培养着学生的人格与责任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担当。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





从奥数少年、清华学子、留欧工程师到润城学校的数学教师兼奥赛教练,许均毅的人生轨迹上不乏高光时刻。但如今,他对“高光”有了全新的定义。“过去的高光,或许是一纸证书、一项专利、一个成功的设计,它标记的是个人的成就。而在润城,我的使命发生了转变——从自身发光,到去点亮每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他夯实学子的知识根基;作为奥赛教练,他点燃他们的思维高峰。他将攀登高峰的毅力、奔跑马拉松的坚持、练习柔道的专注,化为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何为“坚毅”与“平衡”。


许均毅老师给学子讲题、带领学生探索自然界中的数学
这种角色的自由切换与深度融合,正是润城“爱+智慧”理念的最佳诠释。曾经的许均毅,拥有无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而现在的他,在润城这片教育的理想国里,用阅历、智慧与热情,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赋能。他在这里完成了从“我”到“我们”的升华,将工程师的精准、教育者的温度、运动者的活力融为一体,与润城一起,携手奔赴让所有学子都熠熠生辉的未来。




—END—
文稿
|
龙 丹
摄影
|
谢云川
编辑
|
龙 丹
初审
|
宣传处
复审
|
周宏伟
终审
|
强浙华 张 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