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搭台,聚力研教”|昆明润城学校教师赴教科院附中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为缩小校际教育差距、推进优质均衡发展,西山区正通过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构建公平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10 月 13 日,昆明润城学校教师团队受邀赴教科院附中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分享。初中部由唐涛、徐珑峰两位老师参与分享,高中部则由齐晓桐老师负责相关内容分享。教科院附中全体班主任及德育工作者现场参会,围绕班主任队伍建设展开经验交流,共同探讨育人方法。
分享环节


教科院附中德育处主任何霖老师
活动伊始,教科院附中德育处主任何霖老师对昆明润城学校三位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工作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及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科学的班级管理与精准的教育引导,班主任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筑牢根基。” 何霖老师强调。
三位教师结合自身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从不同维度展开精彩分享。



昆明润城学校初二年级主任、数学老师唐涛以 “情在细微中,爱在寻常处” 为主题,通过班级管理中的真实案例,讲述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化解师生矛盾、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他提出,要从细节处关爱学生:“记住学生的生日、熟悉学生的习惯等暖心举措,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关怀,对班级管理大有裨益。” 同时,唐老师特别强调沟通的重要性:“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学习需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充分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与期许;要善于与科任老师沟通,凝聚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成长与班级发展服务。”



初三班主任、生物老师徐珑峰则聚焦 “家校协作与习惯培养”,分享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思路。他以所带班级为例,详细介绍班主任如何站在家长视角为学生与家长考量,还特别阐述了 “培养式管理与改造式管理的差异”。
他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应是 “润物细无声” 的过程:“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辅相成 —— 生活习惯养成了,学习习惯自然会随之提升。你会发现,优秀的班级往往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而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抓好学生的生活习惯,后续班级管理工作也会更高效、更顺畅。”



高三年级主任、生物老师齐晓桐则从 “甲烷分子稳定结构” 切入,巧妙类比班级管理中 “稳定协作” 的重要性。结合自身高中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她提出 “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及时反馈” 三大班级管理策略,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建立信任、形成育人合力。
此外,针对高中生的成长特点,齐老师还分享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高中生相较于其他学段学生更为成熟,班主任要学会适当放手,将班级事务交给学生自主处理。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更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学生应对学习中的困难也大有帮助。” 这些实用的经验分享,为在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家校沟通与班级管理参考。
总结评价


分享结束后,教科院附中德育处主任何霖老师再次对此次分享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作为西山区两所规模较大的学校,两校教师的交流不仅能为彼此工作带来积极影响,更能有效助力我校新班主任提升管理能力,让他们的工作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此次分享内容接地气、实用性强,三位老师的经验让我们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他表示,此次校际分享为两校班主任搭建了宝贵的学习平台,期待通过经验交流碰撞出育人新火花,推动两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 END -
文字|龙 丹
图片|龙 丹
编辑|龙 丹
初审|教研处 宣传处
复审|李壮
终审|强浙华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