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哀思 薪火永相传 | 昆明润城学校党建带团建带队建,传承南洋华侨机工爱国精神

一时间,千千万万华侨青年
在感召和鼓舞下,群情激昂、热血沸腾,
他们像潮水般涌至各报名点。
正是他们集合成一个特殊的群体
——“南侨机工”,
在祖国、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临危受命,
满怀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念,
义无反顾踏上回国服务的征程。




清明寄哀思,薪火永相传。为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3月31日,昆明润城学校党委组织部分党员教师、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前往西山公园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开展党建带团建带队建“知清明,忆先烈,践行之”主题祭英烈活动。
通过敬献鲜花、现场教学、重温誓词等形式,引导学校师生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下午14时,师生们整齐列队于纪念碑前。高耸的碑体上,“赤子功勋”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党员教师代表引领着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和鲜花,深切悼念为抗战胜利献出生命的千余名华侨机工。
















缅怀先烈: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活动现场,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由昆明润城学校党委书记强浙华为学生们讲述:“1939年,近3200名华侨青年响应陈嘉庚号召,回国担负滇缅公路物资运输任务,冒着枪林弹雨将45万吨军需物资运往前线,三分之一的人长眠在这条‘抗战生命线’上……”
听完这堂思政课,初一年级的孔思然同学说:“今天站在先烈长眠之地,心中红色使命奔涌而出,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曾用钢琴奏响《黄河颂》,用画笔绘就《英雄山》,今后,我更要努力学习,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今日以菊祭思,明日少年笔墨续写山河壮丽。”





昆明是南洋机工奋战的主要阵地,这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是最生动的思政课教材。我们以党建带动团建和队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共青团员们和少先队员们都能在实践中学史明志。


学史明志:“赤子功勋”令人敬仰



在昆明市博物馆南侨机工分馆,生动的历史图片,再现了当年南洋机工驰骋滇缅公路的壮烈场景,这是一条燃烧的血途。
同学们驻足观看图片和文字,仿佛南洋机工的故事就在眼前,你看,他们手握方向盘凝视远方;你看,他们正在俯身检修车辆;你看,他们正沿着“抗战生命线”前行;你看,微黄的灯光下,陈嘉庚先生募捐的故事仍然那么清晰。
高中部一位同学在参观完后说:“我们今天站在这里瞻仰先辈,铭记他们的功勋,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热爱祖国,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薪火相传:再一次重温入党誓词

祭英烈活动结束后,学校党员教师代表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铿锵的入党誓词接连响起,党旗在纪念碑闪耀着红的光辉,彰显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坚定信念。
昆明润城学校近年来持续深化“大思政课”改革,通过清明祭扫活动、学雷锋月活动等系列活动,学校党组织、团委、少先队共同推动党团队联合育人,按照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构建红色教育共同体,更好的立德树人。
此次清明祭英烈,既是一次革命精神教育,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也让同学们对南侨机工的事迹和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更要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未来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END
文字 | 龙丹
图片 | 龙丹
编辑 | 龙丹
初审 | 董小明 赵圆 杨舒媛 刘翔
复审 | 周宏伟 赵康宏
终审 | 强浙华 梁园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