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主讲人仇春霞做客润城书院讲坛第二期,共话宋代士大夫的学养对生活美学的影响

 

 

 

 

暮春三月,润城书院檐角铜铃轻响。

3月29日,在小学部杨朔老师的古琴声中,

“润城书院讲坛”启动仪式与

第二期专题讲座于暮色氤氲中次第展开。

昆明润城学校党委书记强浙华、校长梁园琳等

校领导与《百家讲坛》主讲人仇春霞教授、

美术学博士王秋艳副教授及

师生代表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约。

【弦歌雅韵启新程】

 

 

 

 

当宋代宫灯与现代光影在书院讲堂交织,强浙华书记以“红色基因铸魂,千年文脉润心”为引,揭开“润·幸福校园”党建品牌的新篇章。

随着“润城书院讲坛正式启动”卷轴在校领导与嘉宾手中缓缓舒展,仇春霞、王秋艳两位教师点亮象征智慧传承的宫灯,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传承感在古琴余韵中交融。梁园琳校长宣布讲坛启动时,全场掌声如潮,为这场传统文化的育人实践注入强劲动能。

 

 

 

【宋韵流芳润心田】

 

 

 

 

 

首期《墨青墨韵》讲座的余韵尚未消散,仇春霞教授便以《宋代士大夫的学养对生活美学的影响》为题,引领师生穿越千年。她通过宋代的传世名作,生动阐释“挂画、点茶、焚香、插花”四艺中蕴含的“格物致知”精神。当讲到苏轼的人生故事时,仇教授特别指出:“宋代文人将家国情怀融入生活美学,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正是当代青少年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镜鉴。”

 

 
 
 
 
 
 
 
 
 
 
 
 
 
 
 
 

 

 

 

【回顾:“丹青墨韵”话诗意】

 

 

 

3月7日,润城书院讲坛第一期在昆明润城学校小学部音乐厅举行。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秋艳老师以“丹青墨韵——中国画与传统文化的诗意对话”为主题,带领师生穿越千年艺术长河,探寻中国画的文化根脉。  

 讲座从战国时代的帛画讲起,梳理了唐宋写意山水、明清文人画等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历程。王老师通过《洛神赋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经典作品,解析中国画“以形写神”“虚实相生”的美学特质,并结合题跋、印章等元素,阐释书画同源的传统智慧。她特别指出,中国画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承载着前人的生活哲学——从渔樵耕读的市井题材到梅兰竹菊的意象寄托,无不体现古人“师法自然”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  

 

活动现场,学生们通过互动问答,深切感受到传统笔墨中蕴藏的文化密码。此次讲座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华美育精神的窗口,我校将持续开展润城书院讲坛系列活动。

 

 

【文化育人谱新篇】

 

 

 

 

作为学校“党建+”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昆明润城学校党委打造的“润城书院讲坛”将持续推出系列课程,内容聚焦传统文化、红色教育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

 

 

 

END

 

文字|赵圆

图片|龙丹  谢云川

编辑 | 龙丹 

初审 | 董小明

复审 | 周宏伟 赵康宏

终审 | 强浙华 梁园琳

 

 

 

创建时间:2025-04-07 17:26
浏览量:0
首页    学校新闻    《百家讲坛》主讲人仇春霞做客润城书院讲坛第二期,共话宋代士大夫的学养对生活美学的影响